close

  
  朝氣蓬勃的德國大學生
  
  德國多特蒙德市的大學生宿舍
  德國教育的高水平和文憑的含金量舉世公認,其大學教育的主體是公立大學,私立大學份額很小。德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未將教育市場化的國家
  □楊佩昌
  引子
  德國教育的高質量舉世公認,其教育理念深刻地影響了全世界,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教育與科研相結合”便是來自德國教育家洪堡。德國教育的成功與其獨特的教育體制有密切關係,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免費教育。與其他國家不同,德國政府提供免費的公共教育服務。在德國,大學教育的主體是公立大學,私立大學份額很小。換言之,德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未將教育市場化的國家。
  德國的免費教育曾經受到過挑戰,21世紀初,大學一度向學生收取學費。但經過幾年的嘗試,德國最終放棄收費,於2014年完全恢復免費教育。那麼,德國為何堅持實行免費教育制度呢?
  A 德國大學的免費與收費
  聯邦德國的免費教育,包括小學、中學到大學。免費政策只局限於公立學校,上私立大學還是需要交費的。目前,德國共有393所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學,其中包括102所私立院校。私立大學的學費從每學期1000-3000歐元不等,部分熱門專業學費更高。
  既然公立大學免費,收費的私立大學是否還有生存的空間呢?當然,空間還是有的。原因很簡單:德國大學教育的主體是公立大學,公立大學的學生太多了,因而缺乏必要的“服務”。與經常人滿為患的公立高校相比,德國私立高校吸引人之處是在校生少,學生與教師有更多接觸機會,有的學校可以做到教授一對一的指導,從而使學生與教師有更多接觸的機會。
  雖然私立高校收取的學費有時可達公立高校的近十倍,而且大部分私立高校是應用技術大學而非綜合大學,但好處是面向就業市場,教學設備等硬件條件相對較好,課程設置靈活並傾向實用性。
  如果在公立大學學習,必須有高度的自覺性,否則畢業很困難。在私立大學學習,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服務,包括小班授課,有組織的教學管理和生活輔導等。而且,私立大學還可以聘請到更知名的教授,開設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課程,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到私立大學讀書還是比較划算的。私立大學往往學制較短,對於德國人來說,早點畢業就可以早點工作。雖然公立大學學製為5年,但按時畢業的人並不太多,很多人要延長到8年,甚至10年也並不少見。因此,如果能夠早3年畢業,就已經把幾年的學費掙回來了。
  雖然如此,但多數德國人還是選擇免費的公立大學。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9至2010年冬季學期,德國高校在校生總數約212萬人,其中私立高校在校生總數為9.6萬人。在私立高校在校生中,有1.27萬人就讀於私立綜合大學;8.29萬人就讀於私立應用技術大學,占所有應用技術大學在校生總數的12.3%;500人就讀於私立藝術類高校。
  雖然與美國相比,德國私立高校在本國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但在過去9年中,德國私立高校在校生人數占高校在校生總數的比例已從1.4%上升到4.5%。其間,私立高校總數也增長了一倍多。
  B 公立大學不收學費好處多
  根據德國《基本法》,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國家”。按照權限劃分,文化、教育屬州級事務,各州有權制定相應的教育政策。一般而言,教育政策的惠民程度和體制層級呈反比例的關係:管轄層級越高,惠民的程度越低;相反,管轄層級越低,惠民程度越高。其原理是,最高層面上的聯邦政府可能會高高在上,出現脫離民眾的現象,而州級政府就相對要好一些。同時,一個國家的情況是複雜多樣的,制定統一的教育政策不見得合理,無法充分滿足各地區民眾的需求。因此,德國把教育事務下放到州,有利於把利益更多地讓渡給民眾。
  德國人認為,政府的職責不僅要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為民眾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要註重社會公平正義,盡可能把好處讓渡給民眾,而不是與民爭利,更不能把教育產業化,將學校變為賺錢機器。
  教育免費的最大理由是,民眾是納稅人,既然民眾已經納稅了,就不應該再為子女的教育買單,政府的收入應符合“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的原則。在德國人看來,政府只不過是稅收的管理者而已,所有經費的支出必須合法、透明,並經過嚴格審計,政府不能成為稅收的受惠者。既然經費不能私用,因此只好將其投入到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等直接惠及到民生的項目上。於是,教育免費就自然而然地實現了。
  那麼,德國大學對德國人免費,對外國人是不是需要收費?不收費。德國對本國人和對外國人一視同仁:不管是德國人還是外國人,公立大學一概免費;私立大學也收取和德國人一樣的費用。
  德國大學的這種“國民待遇”和德國的教育國際化政策密切相關。德國政府鼓勵外國學生到德國留學,希望通過提高外國學生的入學率來提升德國大學的國際化水平。因此,德國政府提供額外的補貼,每招收一名外國留學生,即對大學提供相應的經費補助。
  教育對本國民眾免費容易理解,那麼對外國人免費是否吃虧了呢?從錶面上看,德國是吃虧了,因為教育經費必須補貼到每個外國學生的頭上。但德國人認為,外國學生為德國大學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帶來了活力,固步自封和閉門造車是無法造就高水平大學的,也無法提升大學的科研水平。從長遠看,由於老齡化問題的出現,年輕勞動力不足,外國學生畢業後可直接在德國工作,為德國企業服務,解決德國高水平勞動力缺乏的問題。
  另一方面,外國學生回到本國後,會把德國文化、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瞭解德國、理解德國,為德國企業的向外發展和產品的出口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上看,德國政府的免費政策是明智和富有遠見的,這比直接提供經費給外國政府要強多了,因為援助對象是外國政府,一旦該國政府倒台,援助就打水漂了。而把好處給了民眾,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民眾自然會將感激之情牢記在心。
  德國大學憑藉著高質量的學術水平、高含金量的文憑以及受國際承認的教育體系,加上在收費上採取一視同仁的政策,受到了外國學生的廣泛歡迎。據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公佈的“2013年外國留學生在德國的學習情況報告”顯示,外國留學生人數在德國大學的平均比例約為10%,有的大學甚至高達15%,人數保持穩定增長。目前,德國大學有260多萬在校學生,國際學生約為26萬。2013年,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為2.3萬左右,其比例約占在德國留學生的27%,是外國學生中最大的留學生群體。現在,德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留學目的地國家,僅次於美國和英國。 編輯:鄔嘉宏
   1
  C 免費教育制度並非一帆風順
  德國的教育免費制度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也經歷過曲折和彎路:從長期免費教育到短暫幾年的收費,最終恢復免費。
  由於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只要通過“文理中學畢業考試”、取得高中畢業證書即可申請大學,所以德國大學里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人數的增多,勢必會增加相應教育經費的投入。再加上兩德統一的經濟負擔、歐盟一體化(特別是2002年歐元成為歐元區統一的貨幣)帶來的負面經濟後果以及德國福利開支在21世紀初的增加,造成了教育經費的緊張。為此,德國政府有意收取一定的費用來彌補教育經費的不足。
  與學生人數過多的情況相比,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德國學生多數延遲畢業。根據聯邦統計局的統計報告,2001年德國總共有20.81萬名大學生修完了學業,他們取得第一學位時的平均年齡是28.1歲,德國大學生大概要讀完10.6個學期,即在大學里讀5.3年。綜合性大學的平均專業學習年限(5.9年)明顯高於應用技術大學(4.8年)。
  在這些學生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主動延遲畢業。其原因在於,畢業不好找工作,特別是一些文科專業,畢業即意味著失業。也有的學生願意留在學校,享受當學生的諸多好處,如打工的稅收優惠,交通、住房補貼等。只要保持學生身份,每年假期輕鬆打工一段時間就能維持一年的開支,沒有全職工作的諸多壓力。
  在這一背景下,部分德國大學開始醞釀收費。剛開始只是針對延遲畢業或攻讀第二學位的學生以及用英語授課的國際課程,但收費是一種興奮劑,往往一開頭就剎不住車。在2006年前後,德國大學開始全面收費,即所有學生都必須繳納學費,每學期500-1000歐元不等。該政策的實行,最高興的是德國政府和大學校長,有些學校居然想收取更高的學費,從而達到“打造高水平大學”的目的。
  德國公立大學收費後,外國學生也跟著“倒霉”。儘管德國學費並不特別高,但對於很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學生而言,每年的學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D 恢復免費教育制度進一步提升德國大學的競爭力
  收費制度的實行,一開始就受到了社民黨特別是學生和教師的質疑和反對,針對收費政策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不過,執政的基民盟並不打算妥協,該黨堅持認為,收取學費有助於德國大學的正常運作和提升大學的教育和科研水平,防止部分學生賴在大學里長期不願意出來。
  如前所述,德國的教育事務屬州級政府管轄。經過幾年的收費,民眾的不滿情緒並未減少。社民黨為了收買民心,便在自己執政的州逐步取消收費。這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收費制度很快土崩瓦解。到2012年左右,只剩下聯盟黨執政的下薩克森州和巴伐利亞州堅持收費。但是,從2014年冬季學期開始,德國16個聯邦州將全面取消收取學費這一項政策。迄今為止,也只有下薩克森州還在收取每學期不超過500歐元的學費。自此,德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又將享受到免費教育的大餐了。
  德國放棄收費政策,從根本上講是得益於德國良好的經濟表現。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開始,德國並未受到嚴重衝擊。即使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德國經濟依然一枝獨秀,基本保持在1.5%-3%的增長率。德國經濟之所以如此穩定增長,根本原因是德國對實體經濟的深耕細作,從不跟風美國的虛擬經濟,也不像歐盟其他國家那樣大手大腳花錢,特別是德國實施的理性、穩健而合理的經濟政策,使德國經濟免受外界干擾,如同一臺高質量的機車,平穩而勻速地前進。
  收費政策的取消,特別是學位制度的改革,使德國教育得到了空前繁榮。根據德國聯邦統計署公佈的數據,2012年德國大學生畢業人數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即從2002的20.86人上升到2012年的41.33人。2013學年(2013年夏季學期及2013年/2014年冬季學期),德國高校新生人數為50.66萬人,同比上升2%,為2011年(51.87萬)以來歷史第二高值。德國高校在校生人數增加了60萬,達到2013年/2014年冬季學期的260萬人,比2012年冬季學期增加了5%。大學在校生人數同比增長了4%,為170萬人,專科生在校人數同比增加7%,為90萬人。
  根據德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今年6月份發表的一份最新預測報告,在今後的12年裡,德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都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5年的大學畢業生總數估計將達到26.3萬人,與2001年(18.3萬)相比增長率為44%。重新恢復免費制度後,德國大學的競爭力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進一步提高。根據最新的2014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學排名,在世界TOP100名校占比中,德國位列第三,排在美、英之後。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通過了歐盟高知人才引進方針的法案,為留學生在德國尋找一份符合自己資質的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吸引了大量人才在德國就業。編輯:鄔嘉宏
  (原標題:德國大學實行免費教育制度 含金量高舉世公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2efrs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