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還能做什麼來穩定物價 (台灣時報 社論 2011.3.21)政府還能做些什麼來穩定物價?  在石油價格頻創新高之下,各種原物料的價格也紛紛上漲。台灣民眾發現麵粉、糖、中藥、魚類、雞肉、鮮花、衛生紙的價格統統漲得一塌糊塗,但是政府卻總是拿出數據說物價上漲並不嚴重。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政府還應該做些什麼來面對全球物價室內設計上漲的趨勢,其實是強調「庶民經濟」的行政院應該更重視的;絕不能因媒體焦點已轉移到日本地震、核災就認為風頭已過,並鬆懈下來! 物價的決定因素不外乎供給面和需求面。需求面一般是政府較能控制的,因為它有兩大工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只要在財政上減少政府支出,就可以減少社會總需求讓物價穩定。或在貨幣供給上採取房屋出租緊縮措施,如提高央行重貼現率(即央行對一般銀行的借貸利率)、提高存款準備率(將銀行可以拿存款去放款的比例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在市場上出售政府公債來收回貨幣),都可以讓流通的貨幣數量減少來降低社會總需求,達成穩定物價的效果。但是,兩三年前的「金融海嘯」衝擊下,各國都在需求面上反向操作,擴張需求來刺激經網路行銷濟景氣,現在似乎還捨不得降低需求。 在供給面上,政府能做的比較有限。因為在全球化下,貿易互通有無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難以靠開放進口來平抑物價。事實上,進口來源價格上漲後,國內廠商只好反應成本、提高價格。然而,消費者卻經常發現,一個麵包的物料成本可能只是三、五元,但在麵粉漲價後,其價格卻漲了更多,是否商房地產家在藉機獲取「暴利」而政府卻毫無做為?難道政府不能限價來抑制物價上漲? 經濟學理論認為,只要維持一個競爭市場的環境,讓廠商充分競爭的話,其價格的變動就不需政府的介入。就麵粉和麵包而言,製作麵包的是為數眾多的麵包坊,只要他們沒有透過公會來協調聯合漲價的話,政府沒有立場介入│消費者有足夠的選擇自由,不會構建築設計成問題。至於製作麵包的麵粉,就要看是麵粉的零售商或上游的批發商。零售商通常很多,不太會形成人為炒作,但上游的批發商較少,如果藉機囤積或聯合壟斷來提高價格,就是人為炒作。因此,政府必須隨時查訪批發商價格,特別是聯合進口的大宗物資業者,以免他們藉機抬高價格牟取暴利。 這種上游批發商聯合抬價的情況其實相當普房地產遍。不久以前,台灣幾家面板廠商因為韓國三星向歐盟密告而以聯合勾結壟斷被罰款兩百多億元台幣,就可以看出事實就如同經濟理論所預測的,寡占的市場極易產生勾結現象。而既然面板業有這種現象,誰能排除國內幾家大型的電器業者、汽油業者、大宗穀物進口業者、沙拉油業者…不會幹同樣的事呢?公平交易委員會平日對於這些業者的濾桶稽核程度足夠嚇阻它們不勾結嗎?國內公平交易法並沒有像歐盟含有「窩裡反條款」(勾結者密告後可以免除全部或大部分刑責),因此會有更高的誘因彼此勾結! 另外,政府還可以做很多事來穩定物價:在部分產品漲價的同時,還是有不少東西是降價的,例如二月份的番石榴和木瓜都跌價近三成、高麗菜兩成、菠菜和大蒜一成,政府可以住商房屋更積極地告訴民眾去消費哪些降價的產品。中央銀行不必為了促進出口而刻意讓台幣貶值,這可以讓台幣的國際購買力提升,降低進口成本;提高國民的生產力和收入,讓薪資的上漲超越物價的上漲。降低關稅及簽署更多的自由貿易協定,讓原物料的進口成本降低,到後進國家租地投資於原物料的生產來確保貨源的穩定,這種做法韓國和中國好房網大陸早已在非洲和東南亞進行! 總之,穩定物價可以多管齊下,且態度可以更積極。政府迄今的作為過於被動和消極,距離「庶民經濟」的理念極遠。加上所得分配逐漸惡化,政府更應鎖緊螺絲,以免政權不保!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酒店打工YAHO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12efrs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